一站式知識產權保護平臺
平頂山認真貫徹樓陽生書記“推動‘五鏈’深度耦合”工作要求,圍繞尼龍新材料、特高壓電氣裝備和人造石墨三大主導產業,打造“高校院所+技術平臺+產業基地”創新鏈條,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作為“平頂山經驗”全國推廣。
——圍繞尼龍新材料產業鏈,做好創新資源“集聚”、“耦合”兩篇文章,“上海交大、東華大學等院校+尼龍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等技術平臺+尼龍新材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創新鏈基本形成。
選靶點。開展尼龍產業科技創新專題調研,繪制“中國尼龍城”建設科技創新導圖,標定創新攻關靶點35個。
建平臺。組建省以上尼龍研發平臺38家,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實驗室5家,國家、省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家,尼龍產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省級研發平臺全覆蓋。
促合作。依托研發平臺,推動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鄭州大學、四川大學、中科院過程所等11家高校院所與尼龍骨干企業深度合作,實現了柔性引才與協同攻關雙突破。其中,市財政支持1500萬元組建“上海交大-平煤神馬”聯合研發中心,柔性引進上海交大工程塑料改性等領域6個專業研發團隊,在己二酸綠色新工藝等12個領域聯合攻關。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中科院過程所等11家高校院所柔性引才36名,結成創新聯合體9個,高性能聚酯與聚酰胺66工業絲等一批原創成果實現規?;瘧?。河南城建學院設立尼龍產業技術學院、平頂山學院設立平煤神馬學院,定向培養尼龍化工專門人才。張鐵崗院士、中院學者張建國、中原創業領軍人才吳秀云等一批本土專家脫穎而出。
破瓶頸。爭取國家、省重大專項13項,投入財政經費1.4億元,支持神馬實業等支柱企業與清華、南開等合作,實施國家重點研發、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重大創新項目46個,凝練產生“尼龍新材料核心原料制備關鍵技術研究及工業化”省“一流課題”備選項目,尼龍產業鏈咽喉己二腈技術國產化破冰,高品質己二酸工藝迭代獲得產業首個國際專利,尼龍66色絲掐尖領跑,深紫外光連續催化固體光氣技術國際首創。獲得國家、省科技進步獎8項,制訂國家、行業標準13項,授權專利411件,其中發明專利126件。
促轉化。做實平頂山市國家尼龍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年產20萬噸己二腈、2000噸高性能對位芳綸纖維等打破國外“雙壟斷”的重大項目開工;阻燃纖維、缺氣保用輪胎專用人造絲浸膠簾子布等批量供應市場,替代進口;精己二酸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神鷹化工規劃建設固體光氣產業基地,將氯堿化工大量副產的液氯,就地轉化合成辣椒素、三嗪酰胺等高附加值的高聚物、醫藥農藥中間體,有望孵化出一個百億級的新興產業。首屆中國尼龍城創新創業大賽,吸引全國140余個企業(團隊)參賽,12個項目落地轉化。
——圍繞特高壓輸配電裝備產業鏈,建成“清華大學、西安交大等高校+國家高壓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技術平臺+電氣裝備和新能源儲能產業基地”創新鏈。
依托十大國家、省部級專業實驗室,建設以平高集團智慧能源科創平臺為支撐的“一平臺兩中心三院十所一基地”科技創新體系。與英國利物浦大學、西交大、清華大學合作,持續在“智慧電氣、系統服務、高效能源”方向,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重大裝備研制、卡脖子技術突破集智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550千伏高速開斷斷路器“世界最快”;GIL、無氟環保型綠色開關“系列最全”;全鏈條儲能技術應用“場景最多”;海上風電直流組合電器“體積最小”;3種新產品入選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裝備項目,1種新產品入選國家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平高清華研究院、平高西交大研究院攜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15項,開發出±10千伏直流快速隔離開關和高速機械開關等國際、國內首臺(套),形成科技成果137項,授權發明專利1300余件,成為國際領先的創新“策源地”??偣こ處熺娊ㄓ斶x我市首個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圍繞人造石墨產業鏈,培育“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碳基材料科技創新協同發展中心+平西(石龍)碳新材料產業園”創新鏈。
市政府與中南大學簽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系統承接創新資源,努力實現與湖南碳產業鏈同頻共振。河南城建學院、五星石墨與中南大學柴立元院士、黃伯云院士(團隊)在煤鹽化工固廢處理和碳-碳復合材料等方面開展合作;湖南大學在我市布局教學實訓基地,開展技能人才培養。東方碳素聯合中國礦大(北京)鄧福明教授開發出顛覆性的短流程人造石墨技術,實現能耗、生產周期雙降50%;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免浸漬細結構人造石墨技術在天寶碳素落地轉化,“新型級核石墨”省“揭榜掛帥”項目開工。五星石墨國內市場產銷第一,13家骨干企業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研發平臺“雙覆蓋”,產業鏈創造發明專利38件。
文章來源:平頂山科學技術局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