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知識產權保護平臺
科技創新基礎在平臺,只有抓住科研平臺建設這個推動科技創新的“牛鼻子”“關鍵環”,才能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濮陽市充分對接產業需求,圍繞化工新材料、碳中和及新能源等重點產業發展,在“延鏈補鏈強鏈”上做好“引、建、融”三篇文章,布局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著力打造匯聚創新要素“強磁場”。
在產業鏈前端,注重“引”
搶抓省打造鄭汴洛濮“氫能走廊”機遇,出臺《支持氫能與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等,繪制制氫、儲運氫、加注氫、應用氫等氫能產業圖譜,聚焦長三角地區氫能頭部企業招大引強、謀劃建設的宗惠氫氣公司高純氫氣、濮陽新型化工基地氣化島等項目,讓全市工業副產氫基本做到了能收盡收、能用盡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發揮中原油田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密集優勢,依托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高校院所,攜手氫能源領域高精尖人才徐春明院士等,謀劃籌建氫能源與碳中和省實驗室,為氫能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支持本地企業發展清潔能源,搶占氫能未來市場,幫助中沁泰康生產的80kw、100kw電堆和氫能燃料發動機動力系統通過國家檢測認證,現已量產,其與中原總機廠合作生產的燃料電池洗掃車型取得工信部整車生產公告。主動對接國家、省科技戰略力量,積極融入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共建研發平臺,邀請省級專家指導建設的宏業集團中試基地獲批省級中試基地,培育發展的惠成先進功能材料產業研究院、宏業生物基材料研究院納入重建重振省科學院共建計劃。
在產業鏈中端,突出“建”
堅持市縣聯動、一企一策,建立臺賬,銷號管理,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創新活動達到60%,力爭2023年底實現全覆蓋。制定《支持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八條措施》,提出按照1000萬元、600萬元、200萬元標準,重獎科技型企業創建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研發平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建成各類研發機構306個,其中省級研發創新平臺58個。支持宏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河南省生物基化學品綠色制造重點實驗室”,促其獲發明專利4項,開發的“消+殺+洗”一體化高效消毒洗滌產品過碳酸鈉消毒顆粒和片劑,填補了濮陽無消毒顆粒生產企業的空白,完成的“生物基平臺化學品及其高值化產品的生物煉制技術”入選省“一流課題”庫。連續多年,持續幫助生產不定形耐火材料的濮耐集團建成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檢驗檢測中心,實施國家、省科技項目6項,促其快速成長為中國耐火材料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科技名牌500強企業、濮陽首家上市企業。
在產業鏈后端,做好“融”
推動創新龍頭企業牽頭組建開放型、融合型創新聯合體,濮陽氫能、聚碳新材料產業聯盟相繼揭牌成立,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生態聚酯新材料中試基地等首批10家產業研究院、4家中試基地集中揭牌。幫助盛源集團在北京建設離岸研發平臺,組建產業研究院,與中石化、中國石油大學聯合開發13萬噸/年聚碳酸酯項目,采用非光氣法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與南京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合作研制水處理消殺劑,開發的《一種污水處理及其方法》《一種污水消毒系統及其方法》,獲科技發明專利。
文章來源:濮陽市科學技術局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
電話預約在線咨詢